2021

浮洲藝術季

2021 Fujhou Art Festival

舊時風光總是能夠延緩我們的腳行,隨著島的沉浮,景象的流動,與逐光落地的痕跡,它正逐漸中和我們的記憶,堆砌浮島的故事。

「美之於自己,就像是一種信仰一樣,而我用佈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。」— 蔣勳

2021浮洲藝術季前導|樸質的理想開端

"幾經多重歷史的變遷與淬鍊,時空彷彿停佇在舊時景象,地理氣息得天獨厚的河中之島 - 浮洲。"


這裡有過甘蔗田、曾盈滿茉莉花香,一旁的湳仔溪原來是可以往來百艘貨船的河流;後來田園景緻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臺灣經濟成長的見證:參與基礎建設工程的榮工修配廠、培育出許多棒球好手的榮工棒球場、曾為國幣印紙的 台北紙廠等,在飛速的發展裡,它有屬於自己的位置。


時間來到現在,榮工修配廠及棒球場走入歷史,原址興建了合宜住宅;紙廠轉型成文創園區;興學多年的臺灣藝術大學與湳仔溪僅隔一條舊巷。島上有了新的人群、新的生命力。


浮洲過去因為許多原因面臨鉅變,像是天災的影響、環境的不同、時代的變遷,都不是我們主動為之,但卻都有深遠的影響。


隨著今昔的接軌,沉浮的島終是迎來新的契機,它正等著我們改變、綻放。


我們很單純的希望浮洲能成為一個適合「散步」的城市,浮洲藝術季便是一個理想的開端。小小的願望執行起來非常不容易,從改變浮洲的思維體質開始,結合在地的藝術與自然生態,帶入歷史與人文的珍貴回憶,若是更加了解這塊土地、熟悉島嶼更迭留下的痕跡,便能明白浮洲有很多值得被挖掘、欣賞的事物。走在路上不經意的一望便可能瞧見某段歷史留下的碎片,難道不是件浪漫的事嗎?


這些屬於浮洲的「美」值得被更多人看見。

1連結地方|以藝術活化地方


從瀨戶內到亞洲及全世界的藝術活化地域復興運動。

「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就像化學變化般呈現各種轉變和擴散。我想,藝術之於現今這個時代,其真正的意義是「文化」,而且讓現況變得更好。」-北川富朗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藝術總監。 


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是海洋的藝術節。這個世界規模最大且引起全球矚目的國際藝術祭,以「大海復權」主題展開,最初的起點,為30年前開始發展的直島藝術基地。福武總一郎開發直島藝術基地,是希望以藝術力量帶來「美好生活」。當他遇見「希望讓老人家重拾笑容」而在越後妻有這個人口流失的鄉里舉辦大地藝術祭的北川富朗時,產生了舉辦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想法。除了直島藝術基地,香川縣公部門、周邊城鎮還有許多國家的藝術家也加入藝術祭的行列,讓瀨戶內海島嶼成為亞洲藝術平台及交流的場域。藝術祭不只為島上帶來觀光人潮,島上的移居者增加、小學廢校重新開放,這些經濟效益以外的奇跡,讓地區活化復甦。


《從直島啟航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:以藝術活化地方》     福武總一郎, 北川富朗

2連結自然|文明常從靜觀自然而來


在宮古島一個小海灣看潮來潮去,有時巨浪滔天,洶湧澎湃,打在嶙峋礁石上,水花四散飛濺,久久才會散去。 怒濤靜歇,會有一段平息,彷彿大海等待醞釀著另一次的潮浪,蘊蓄更大的力量,再一次拚搏沖擊。 古老文明的智慧常常從靜觀自然而來,如佛說海潮音,是開示弟子聆聽,也開示弟子觀想。曾經遇過一位老師,帶學生聽山中泉水之聲,她教印度藝術,曾在泰戈爾大學學習。當時有學生不解,有學生訕笑,也有學生果然時常一人走到山中聽泉水錚淙。


日後我去京都南禪寺,茶室禪堂,空無一物,戶外山壁一道流泉,室中一匾,就是四個字:「泉聲說法」。

 文明蘊蓄深厚,就看到青年從不解、訕笑,慢慢轉而去謙遜體驗,身體力行。文明浮薄膚淺,自然只有在訕笑辱罵中洋洋自以為是,無論身旁有泉聲海濤,都一樣充耳不聞。


 島嶼是可以仰望山之高的,島嶼也處處有機會領略海潮來去的深沉意義吧……如果文明膚淺浮薄,也就是生命福薄吧,洋洋自得,不知不覺就已走在頹敗的路上,離衰亡不遠了。然而,我相信島嶼仍然有青年在海岸某處獨自靜聽海潮來去。

3連結人|對「內容」產生共鳴的「行銷」


在這個群眾不再被動接受訊息的時代,要如何自然而然地誘使消費者自動自發去調查資訊、商品或服務?

部落格、影音、線上諮詢、PDF介紹……這些都是現在常見的方法,透過製作出讓人「感興趣」「好奇」的內容,讓人不知不覺間受到吸引,主動接近產品,就是所謂的「內容行銷」。顧名思義,就是以「內容」為餌,吸引潛在消費者上門的「行銷手法」。


《內容的力量:不販賣商品!用「內容行銷」讓客人自己找上門!》 宗像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