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洲火車站 藍頂映日

僑中二街一五六號

攝影 / 書店

臺灣地區之鐵道創建於1887年6月,於公元1893年11月基隆至新竹全線竣工,由基隆經臺北→新莊→海山口→逾龜崙嶺而南下新竹。


日人據臺以後,因原線鐵路經過之南下路段頗為迂迴,且山區鐵路修護不易,乃改道由臺北→經萬華→板橋→樹林至桃園南下,縱貫板橋市中部。於1899年興建,1901年8月完工,當時板橋設置有江子翠、板橋、浮州三站,並架設新店溪與大嵙崁溪之第一、第二、第三座橋樑。據1934年記錄,每日臺北板橋間僅有客車12車次,汽油車9車次而已。


耆老口述昔日的浮洲站,位置在今日大觀路一段38巷與156弄交會的地方,古地圖上也都有明確的標示:停靠站。耆老說浮洲站僅停靠汽動車,樣子很像早期的柴油車,但前後兩頭圓圓的,車上有椅子可以坐。

當時浮洲站的火車鐵軌有1.5公尺高,設有平交道,他們讀書搭火車都要爬上鐵軌到對面去搭車。當時就讀沙崙中學,即搭火車至樹林,然後再走路至沙崙。火車票半年3分錢,當時一塊錢可以買12塊糕仔,十塊錢可以買一大包米。


浮洲車站於戰後就廢棄了。


日治時期浮洲站的位置北邊緊鄰番仔園聚落,南邊可達三抱竹聚落,可見此二地應為昔日浮洲較繁榮的所在。現今,因應浮洲的都市更新,並改善浮洲的對外交通,浮洲站再度設立,新址為僑中二街一五六號,距離昔日的浮洲站有數十公尺。


臺鐵藍與灰白色搭配,月臺小巧簡約,四周的水泥色調將天藍色的雨庇襯托而出。

高架上望外的風景雖不是多美麗,但卻道出了浮洲獨有的城市景觀。

照片提供 / 枋橋文化協會

攝影 / 書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