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年後還需要書店嗎?

10年後,5G、AI、AIoT、量子電腦等將發展成熟,人類生活方式勢必產生極大的變化,科技與社會的交纏「STS」,必然影響書店的社會功能,2030年還需要書店嗎?

在2020年,以書的基礎功能「閱讀」來說,科技已經改變了像我這樣大量閱讀的嗜讀者,Apple ipad 12.9 pro 搭配 Apple Pencil,使用notability、goodnotes筆記,閱讀用MarginNote、Liquid Text協助知識內化與整合思維導圖,旁徵博引,使脈絡一目瞭然。科技竟然能協助完成《如何閱讀一本書》書中閱讀的最高層次,「找出一個想要探討的主題,尋找很多本相關的書來交互參照、對談」。

幼獅文藝 03月號/2020第795期|幼獅文藝 09月號/2020第801期


書的形式,從早期的簡冊、帛書、卷軸、印刷圖書以至今日的電子閱讀,當一個新的閱讀模式能夠更符合人性需求,閱讀感受更好,就將成為知識來源的主流,如果書店只是一個銷售印刷圖書的場域,書店必然會被時代淘汰。


但書店除了銷售書籍之外還有其他的社會功能嗎?書店有什麼是無法被取代的?書店的存在究竟有何價值?10年後我們還需要書店嗎?


年輕時我休假就往誠品跑,逮到機會就往光華商場鑽,每周四上午十一點固定出現在明目書社搶書。現在IG打卡景點興起,文創園區、赤峰街、大稻埕、富錦街等似乎對年輕人更具吸引力。而這吸引人的究竟是什麼 ?   


無論是書店、文創園區都吸引了一群對美感敏銳的人,喜歡外在美、內在美,他們渴望往美的地方靠近,不斷地尋求能夠提升美的內容。席勒 : 「美是最理想人格性的表徵;真正的美,有助於提升和完善人性」。馬斯洛 : 「審美需求」。未來吸引人的書店,是內外兼美的空間,提供內外兼美的內容。 

       

蔣勳 : 「從生活去感受美」。「讓視覺、味覺、聽覺、嗅覺、觸覺的敏銳感受全面甦醒」。

漢寶德 :「美感是文明的基石。」 

費孝通 : 「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與共,天下大同 」。未來書店賣的不單只是印刷圖書而已,販賣的是一種更深層有關提升人類文明的內容,協助建立共融社會。


內外兼美的空間,內外兼美的內容,提升人類文明,建立共融社會。書店能否提供這樣的社會功能, 也許就是社會是否需要書店的關鍵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