湳仔溪 津渡歲月

浮洲島













照片提供 / 枋橋文化協會

災難的政治經濟學分析|陳健一老師

陳健一 板橋社大講師,湳仔溝水岸聯盟召集人

湳仔溪|津渡歲月


早期,與大嵙崁溪一齊環抱浮洲島的湳仔溪,是枋橋主要的農地灌溉水源,及對外貿易的水路交通。大嵙崁溪從新莊可上溯至三峽、大溪,下溯沿至淡水河,來往於各大商港,讓枋橋發展成一繁榮市街,蜿蜒的河水也連綿成一片美麗的河岸風景。


往來浮洲都得依賴渡船,湳仔溪畔的土地公廟是人們渡船往來的必經之地,也是人們聚會凝聚情感的所在,現稱福興宮的土地公廟,保存著題有乾隆四十五年落款的石碑。當時物產豐饒,水質澄澈的湳仔溪,人民會在節日時舉辦龍舟比賽,更是孩子們嬉戲玩水的地方,捕捉土虱,摸蜆。


一直到民國六十年,由於人口增加及工廠的設立,工廠排放工業廢水,污染了湳仔溪,變成了汙黑的河溝。人們逐漸遺忘了它清徹寬廣的面貌,不知從何年開始,它的名字也被誤稱為湳仔溝。


現今,大台北防洪計畫中浮洲堤防興建,大漢溪水的分支不再流入,湳仔溪已成為汙水截流制處理廠的河溝。沙洲浮島,昔日的豐沛靈魂不復存在。

照片提供 / 枋橋文化協會